“和谐世界”是中国领导人在新形势下对国际关系理想状态的高度概括,各国和谐相处是和谐世界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是和平共处概念的新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依据。
教育是民生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年,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增幅减缓的情况下,各级财政仍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教育公平加快推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请从文化的角度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教育的意义。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集中展示的平台,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国家馆以整体大所了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传承了经纬网格的传统建筑文化;地区馆建筑表皮镌刻着叠篆文字,传达了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海世博会场馆蕴含着中国元素有何意义。
材料二:美好的世博会离不开辛勤的志愿者。2010年1月19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志愿者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2009年底,海 内外共计61万余人报名争当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其中成功注册报名者为56万余人。
(2)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者,请你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做。
2010年,中国的现代化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今后,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材料一:中德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比较
国家 |
五年GDP平均增长(%) |
人均GDP(美元) |
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
德国 |
2.26 |
33099 |
1.72 |
美国 |
1.10 |
42067 |
2.62 |
中国 |
10.01 |
3782 |
12.87 |
材料二:根据IEA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2009年,中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经济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一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请说出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论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
材料二、
在主题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振兴文化产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