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平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央视举办了“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的活动。我们之所以要发扬长征精神,是因为它 ( )
A.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C.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
D.是对青少年成长有决定作用的观念 |
已故文坛泰斗巴金曾经说过:“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欢乐,你就到人民中间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中仍然有着欢乐。”巴金老人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良好的客观条件 |
B.只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中,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真谛 |
C.正确的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 |
D.只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 |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C.发展是事物的根本特征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这是因为 (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用“生活只求过得去,工作必须过得硬”、“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价值”的人生誓言和闪光足迹,震撼了八百里秦川的王书田,关心的不是案值大小,而是法律的公正、农民的切身利益。王书田的事迹之所以震撼了八百里秦川,是因为 ( )
A.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 B.衡量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的尊重 |
C.他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