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2.57到2004年扩大为l:3.23;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3倍,2003年升至3.98倍,2004年则扩大到4.25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福利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O.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一:2011年8月初,苹果公司约3371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IT公司。苹果公司不仅是卖产品,而且也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乔布斯专门创意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一方面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乔布斯一贯强调,苹果应该开发出酷毙了、顾客看一眼就会喜欢上的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谈谈苹果公司的成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
材料二: 为落实治堵措施“28条”,实现公交优先,北京市正积极规划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并在近期率先在京通快速路开辟公交专用道——开辟更多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快速通勤网络,将是继限购小桥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后,北京市出台的又一项重要的治堵措施。
(2)北京市政府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计于民,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积极出谋划策。请分析上述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然后在下面的空栏中填写。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6年来,政府持续增加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全面启动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教育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科技创新和教育投资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材料二:近期,“温州之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温州传统制造业转型之痛的真实写照。2011年上半年生产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等多重挑战。而温州大多数制造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型的企业,上述因素直接加重企业负担,温州已经有两成左右的企业陷入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为此,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希望中央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一定要尽快出台,现在中小企业的处境是急需输血,如果输血晚了,救也救不回来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营”的相关知识评析民营企业家的这一呼吁。
材料三央视春晚这道中国人的年夜大餐到2012年已是第29届了。如今的春晚钱越花越多,事也没少干,但是观众却不喜欢。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春晚,观众的满意度却越来越下降。分析原因,有人说是形式问题,提出歌曲联唱、戏曲联唱是不是应该取消?有人说是明星问题,老面孔是不是太多?对此首届春晚导演黄一鹤说:“根本问题不解决,什么节目形式都没用,就是再多的赵本山也救不了春晚。”他说:“做电视文艺跟古代文人一样,就是要心怀百姓,不能从自我好恶出发,真正了解观众喜欢什么,跟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他们才能喜欢,才能办出群众满意的春晚。”
(3)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某校高三学生以“文化强国”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信息:
【文化育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交化服务略显滞后,不少青少年尚未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为此我国政府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运用《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重视文化育人的依据。(10)
【文化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意义。
【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10月1日“孔子”步入纽约时代广场,传达“仁”、“和”精神。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3)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列举两点并分别说明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任选一个角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原因。
材料二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4)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就跑输了GDP。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1)联系材料,说明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