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A.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
B.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
C.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
D.有利于弘扬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2006年5月26日 ,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提低、扩中、调高”是针对地区间和部分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而明确提出的改革思路。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B.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
C.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2006年6月,国际数学界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近日被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曹怀东彻底证明。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重要条件 |
C.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D.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达到终极真理 |
费尔巴哈机智地反驳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时说:“如果小猫看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意为了爱唯心主义者而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只是痛苦。”费尔巴哈的话巧妙地阐明的哲理是
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 | B.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而不是物质本身 |
C.意识只能机械地反映事物的现象 |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密切联系、不可以分割的,这是因为
A.它们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
B.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
C.客观世界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按自身规律变化发展的 |
D.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 |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下列对两人观点看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 | B.两人都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
C.前者既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又不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因而是正确的 | |
D.后者否认了运动的无条件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因而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