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7分)以下是与维持机体稳态相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实验小鼠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①、②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③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④表示______。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再用②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图示中______部位受损(填标号)
(2)图2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若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寒冷,过度紧张刺激时,则分泌物是______。该分泌物的分泌细胞位于______。
(3)图3表示人体免疫的某一过程,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b.c中______
__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4)从上述可知,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______三者协调整合而实现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6分)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S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

基因
基因频率
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S
5%
95%
s
95%
5%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___产生的。
(2)从1850年到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一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经过长期的,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9分)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1)和(2)培育出(5)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其培育出(5)所依据的原理是
(2)由(3)培育出(4)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4)培育成(5)的方法Ⅴ称,其优点是
(3)由(3)培育出(6)常用的试剂是, 其作用的时期为
(4)由(2)培育出(7)的方法Ⅵ是

[生物——选修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6分,每空1分)下列甲、乙两图为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模板DNA加热至94 ℃发生①过程
②冷却至60 ℃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③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1)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检测方法是采用技术。
(2)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乙图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3)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乙图中的“抗虫基因”是利用甲图中的方法获取,③是在(填“酶的名称”)作用下进行延伸的。
(4)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该技术的原理是

[生物——选修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6分,每空2分)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技术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动物细胞融合的实现,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上述过程中细胞融合可形成种类型的杂交细胞,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在体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分泌的特点。
(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诱导。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6分,每空1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_____(填溶液)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_________。
(2) 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______。
(3)然后通过_____(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_____(填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