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审议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了修改,使之更加有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深化 |
| B.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 C.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 |
|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2009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事文化,生产农家情趣。“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
|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
“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
| A.辩证的否定 |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
据报道,2014年雾霾天气来得有点早,对此,老百姓期待着PM2.5数值的能不断下降而不是屡创新高,更期待着PM2.5数值“量变”,能够引发空气质量的“质变”、环境保护的“质变”,以至于经济发展的“质变”。老百姓的期待表明( )
①质变一定是发展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③量变是一种不显著的质变④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