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

阅读上述材料表格,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在我国设立股票市场的依据。
央行每一次利率的调整都会带来股市的波动,试分析银行利率与股价的关系。
请用矛盾的相关原理说明应如何理性看待我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从当初姓“资”姓“社”的争论,到今天,全世界关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的讨论,在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亿元

注:①2014年国家确定经济发展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上限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超过3.5%左右。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专家对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美国预计增长1.7%,欧元区平均是负增长,日本可能达到2%,俄罗斯增幅预计2%。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S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S省经济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经济增速。省委和省政府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果断抢抓机遇,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创建两个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验区内,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定,做好规划和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交给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体制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激发多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完善经济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改革财税、金融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化大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如今实验区的部分产品已远销欧美、俄罗斯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综合实验区出台各项举措的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省委和政府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该如何扮好角色?

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

材料二:在经历2013年春季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各方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某地政府针对种植面积大的卷心菜、土豆、芹菜之类的大路菜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从最大程度维护和增加农民收益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客商,为菜农提供“市场导航”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安排生产。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政府积极为菜农服务的原因。

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炙手可热。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北京市作为知识型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占优;天津市作为加工型区域,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优;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区域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三地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材料二: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京津冀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他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2014年7——10月,京津、京冀分别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中央部委密集调研、谋划蓝图,两市一省加快对接、协同推进,市场力量敏锐出击、主动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在中国版图的胸膛中正澎湃奏响。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共同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2009~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09~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2013年我国农民收入结构


人均纯收入(元)
占全部收入比重
工资性收入
4025
45.2%
家庭经营收入
3793
42.6%
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1078
12. 2%

2014年,我国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1)分析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