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__________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__________。
(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转基因动物中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__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的细胞被称作感受态细胞。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DNA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促进__________,完成转化过程。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__________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其次,还需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__________。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__________。
下图是某实验室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Y细胞的名称是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过程。
(3)③过程中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加入试剂 |
处理方法 |
|
试管1 |
①1%DCPIP 0.5mL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
光照 |
试管2 |
||
试管3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虑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机试管l、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纯合的黑羽无头冠家鸡与纯合的红羽有头冠家鸡杂交。Fl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对F2中表现型为黑羽有头冠个体测交,产生的子代各表现型比例是黑羽有头冠:黑羽无头冠:红羽有头冠:红羽无头冠=4:2:2:1。据此回答:
(1)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是。
(2)分别用A、a和B、b代表羽色和头冠,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3)F1自交,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
(4)F2中黑羽无头冠家鸡与能稳定遗传的红羽有头冠家鸡交配,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
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o表示着丝点,l表示的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同答:
(1)写出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
(2)该生物一个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图A所示细胞的名称为。
(4)图A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B的时间段(填数字)。
如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时间点即a时和b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图乙中的B点,改变的某种条件并叙述原因是(列举一种情况即可)。
(3)图丁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倍。
(4)如果在图乙C点时温度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图丙中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