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回答4—5题。
4.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这反映出 (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②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财政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世界金融危机已过去,外贸收入大幅增加
B.成品油税费改革后,企业营业税增加
C.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增长
D.劳动力市场活跃,劳动者收人增加
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C
A.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 D.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回答问题。哀悼日之所以定在8月15日是因为这一天是舟曲洪水泥石流死难者的“头七”之日。在这天哀悼逝去之人,符合中国民俗传统。下列对传统习俗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重要影响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灾难中的死难者进行全国哀悼,这样做
①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②体现了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民生的关切
③可以形成民族认同,增强凝聚力④贴近民族习俗和百姓心理,体现人文关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领域 |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性 |
C.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 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当地的历史中 |
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
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