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武王时期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这样的层层分封对西周初年的影响主要是
① 加强了西周王室的统治
② 使西周的疆域得到扩大
③ 造成了对抗王室的诸侯割据势力
④ 姬姓王族控制了中央以至各个诸侯国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知行合一”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