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摘录
27.他们宣传说,当钱币扔在钱柜里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自己感觉到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材料二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摘录
救恩对于某一些人是白白赐予,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无由达到的,这一件事很显然的是由于神的旨意。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却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材料三 图片 圣巴托洛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怎样的主张和要求?
(2)材料二反映了加尔文怎样的主张?
(3)材料一、二的主张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王韬《扶桑游记》
【材料二】所谓国民者,有参政权之谓也。所谓权力者,在君主之国须经君主与议员所承认,在民主之国须经国民全体代表所许可,定为宪法布之通国,彼暴虐之君主,专擅之政府,多数之党派,皆不得而破坏之、专横之、攘窃之也。要之,国民之权利,须经宪法法律所定者,然后谓之权,不然则否。 -----《说国民》原载《国民报》1901年第二期
【材料三】今日国势,危险极矣,仁人志士,奔走骇汗,大声疾呼,日谋所以救亡之法。愤于国立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政体不更,宪法不立,而武备、实业终莫能兴也,则曰讲求政治,讲求法律。民智不开,民气不伸,而政治、法律卒莫能变也,则曰讲求学问,讲求教育。……今日外患之侵,急于星火,而我始讲求学问,讲求教育,呜呼晚矣! -----《与同志书》原载《《游学译编》1903年第7期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新文化运动提出来的问题,归根结底,问题就是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封建思想被否决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在青年中已失去了吸引力,大家都在追求新的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思想。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这个古老的文化是在变,并向现代化的方向亦步亦趋的在变。但它却没有听从任何人或神的指示去“摇身一变”。相反的,它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任何力量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任何力量也不能“揠苗助长”强迫它跳跃前进。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王韬对魏源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实现国民权利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其在近代的实践如何?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社会上“救亡之法”有哪些?你认为实现“救亡”的前提是什么?
(4)材料四中“新的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思想”指什么?激进的新文化运动领导者最终选择的是哪种思想?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依次体现出的几个层次。为什么说“任何力量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
近现代史各种博览会的举办是展示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之一,如1851年伦敦博览会,1912年费城博览会和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他们向世界隆重地展示了各个时期的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大时期的辉煌成就昭示了近现代人类文明历程的哪三大里程碑?
(2)列举伦敦博览会和费城博览会最可能展示的发明成果
(3)依据图片结合所学,试分析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是如何体现时代发展与中国文化元素的结合?
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 ”“他是兼罗伯斯比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恩格斯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材料四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五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
材料六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及建立共和国完全是处于人民的压力下不得已才实行的,而其后来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才是其政治目的。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七“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 而只图填个人欲壑,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英国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侧记[J].世界历史.1982年06期
1.据材料一到四可以看出,当今国内外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分歧?
2.你怎样看待材料五到七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作为后人,我们该如何评价前人的千秋功过?
3. 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
19世纪60~70年代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开始了俄国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 1861年2月 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民改革宣言和 19个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庄严宣告度除农奴制度,具体规定了农民摆脱农奴依附关系的条件。
1864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省和县地方自治机构法令》,开始了地方自治机构的改革。
1863年 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1864年6月 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1864年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
1870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城市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废除等级原则,建立无等级的城市自治机关,即由选举产生的城市杜马(议会)。
1873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由陆军大臣米留京起草的《全国义务兵役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1864年的第三项改革是制定了设立“人民”小学的法律.这类学校可以由私人或公共团体创办。在地方自治会的教育委员会的管理下,它们将提供“实用的”教育,以俄语为唯一的教学语言,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另外实行中学的新体制,名义上废除了入学的阶级限制。并按照欧洲通常的办法分为“语法”学校和“现代”(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学校。
——(英)伯里《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根据1864年法令,内务大臣和省长有权中止“凡与法律和国家利益相抵触” 的地方自治会议通过的决议。从186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立法限制地方自治局的活动。内务部和参政院颁布了一系列通告和“解释”,授权各省长拒绝批准他们认为“不可靠” 的地方自治局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使地方自治局的职员完全处在政府机构的控制下。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分析俄国在教育上的改革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在地方自治方面的改革。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