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逐步成为大众上网消费时尚。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查阅资料、收发邮件等从而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手机网络上发布的大量不良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有些中小学生甚至沉迷于上网,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材料二: 至2009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关心国是的重要途径。胡锦涛主席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6分)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手机网络文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人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2010年1—10月我国CPI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注:3%是国际公认的CPI“安全警戒线”,超过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剧。
表二 2010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受CPI上涨影响程度
材料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某市市委依据党中央精神,吸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性意见,拟定了控制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的指导性意见。2010年12月,该市人大开通市民热线,听取群众呼声;在充分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该市《关于多管齐下控制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若干规定》;下派两个督察组,督查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房管局对该规定的执行情况。2011年 1—2月,市物价局先后拟定出台了四项控制食品和住房价格打击违规经营的政策法规。截止2011年3月,该市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明显回落。
(1)表一和表二说明了什么?
(2)结合表一、表二,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生活经济发展的意义。
(3)从哲学角度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该市调控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的。
(4)联系材料三,说明该市市委和国家机关是怎样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8分)
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10分)
材料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材料二 某著名网站在主页显著位置推出了以“全国人大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仅10天时间,就有20余万名网友给予关注。调查显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列入“网友最为关注问题”前十位之一。
材料三 网友赵永昌在信中写道“展开网上调查,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好方法”,他在信中附上了自己关于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份建议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6分)
(2)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材料一: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西藏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西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材料二:2010年7月10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开幕。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与会人士将围绕“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这一主题,就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进行研讨,并举办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
(1)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材料一进行分析说明。(12分)
(2)阅读材料二,用联系的观点, 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必要性。(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