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8分)
2014年3月,习近平出访欧洲,被称为为期11天的欧洲文化之旅。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茶酒文化”为话题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文明是平等的,茶和酒都是休闲和交际文化的精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共生共荣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得以保留,才会让“文明的共存和发展”变得更有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文明观所体现的道理。
2014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科技在会议上受到了高度重视。会议认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因。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哪些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材料一:
40图一:N市2010年与2013年投资、消费、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 |
40表一:N市2010年与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
民间投资 |
年末居民 存款余额 |
社会保障 覆盖率 |
市级行政 审批事项 |
政府效能 评估 |
|
2010年 |
1988亿元 |
18850亿元 |
63% |
575项 |
58分 |
2013年 |
2205亿元 |
21988亿元 |
89.7% |
268项 |
69分 |
注:政府效能是指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评估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55~69分为合格。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此,N市政府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大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简精机构人员、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努力解决管得多、管得滥的“越位”问题,以增强市场和社会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社会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3)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N市政府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
(共 24 分)确保旧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保障食品安全, S 省找准“起点”,整治生产环境,采用公司加农户的集约化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业,夯实食品安全基础;聚集“焦点”,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破“难点”,建立黑名单制度和诚信档案,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打造“亮点”,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 S 省是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 ( 12 分)
材料二:食品安全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因此,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依靠法治外在约束,更要以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大力倡导诚信教育,以诚信成就舌尖上的中国梦,只有当每个公民有了诚信与善良的品格,市场才不会出现为了个人私利而欺诈他人的行为:只有当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企业商家的骨子里去,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的顽疾;只有当诚信价值内化于公民、企业之心,外化于公民、企业之行,“舌尖上的中国梦”才不会永远是梦。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以诚信成就‘舌尖上的中国梦’”的理由。(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