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S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主要做法是:坚
持政府引导,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
基地和园区;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国
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S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纲要》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文化对经济、政治和人的发展的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些道理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2008年与2007年同比
2008-2010年累计
单位GDP消耗
下降4.59%
下降10.08%
化学需氧量
减少4.42%
减少6.61%
二氧化硫排放量
减少5.95%
减少8.95%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哪些要求?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表一: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对比

年份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A)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B)
城乡人均收入比
(A/B)
1978
343.4
133.6
2.57
1995
4283.0
1577.7
2.71
2000
6280.0
2253.4
2.79
2008
15781.0
4761.0
3.31
2009
17175.0
5153.0
3.33

表二: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单位:元)


前五名
后五名
城镇]
北京
上海
浙江
广东
天津
海南
西藏
甘肃
青海
新疆]
26738
26675
24611
21574
21430
13751
13544
13025
12692
12120
农村
北京
上海
天津
浙江
江苏
西藏
陕西
云南
甘肃
青海
11986
11385
10675
10008
8004
3532
3500
3369
3355
3346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解决表一、表二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文化的作用有什么?某中学高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举例论证。
甲同学:透过礼仪折射文化作用。奥运会上,欧美国家的颁奖嘉宾习惯以拥抱和吻面礼的方式对获奖运动员表示祝贺;来自泰国的运动员则习惯用“合十礼”向观众和裁判表示感谢。
乙同学:透过国歌印证文化作用。2009年3月3日~5日的全国“两会”上,以往的“奏国歌”改成了“唱国歌”,这一小的变动引发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共鸣。他们齐赞“唱”国歌可以增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助于提振全民士气,唤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丙同学:透过校园“读书节”说明文化作用。“读书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品位,形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丁同学:透过“神舟七号”实证文化作用。“神七”实现国人太空行走的伟大梦想,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甲、乙、丙、丁同学分别从哪些角度揭示了文化的作用?(12分)
附加题:(10分)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