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受国家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转影响,2010年全年房屋销售价格呈现先扬后落的态势,4月份涨幅高达17.3%,年末回落到8.5%。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00个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放缓,2月份仅土涨0.48%。但不少开发商也表示,虽然房价上涨的幅度放缓,但短期还不会降价销售。
材料二: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树立权威,让房地产商把价格降下来。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家国伦理”对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 2011年12月12日在安卡拉开幕,中国文化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向土耳其人民介绍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成就,2013年将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中土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二 2012年1月24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举行成立四周年庆祝典礼,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自成立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把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多姿多彩的艺术传播给远离祖国的侨胞和当地的西班牙人,加深了中西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及促进了中西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更好地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哲学依据。
注:目前物价还是在高位运行,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材料一:2011年前三季度,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能源消费量大幅上升,工业领域并未完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耗目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2.56%,与全年下孤4%的目标差距还很大。主要依靠大量物资投入、资金投放、不顾生态环境目益恶劣、依赖低廉劳动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确实已难以为燃。
(1)图1、图2和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针对上述经济信息,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材料二: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热衷于劝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四个保持”)。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三个“新”)。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试分析“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细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1)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
材料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贵和”思想,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请指出材料体现的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并依据材料阐述我国应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作的重要贡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好实。
下面是某同学上网搜集到的2011年有关“惠民生”的部分资料。
——城镇新增就业在9月底达到994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专家预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突破1200万人。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将扩至约1.28亿人。
——2011年医疗改革取得成效;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全国70%的地区拥有达标的县、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实施范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
——截至10月底,保障房开工1000万套目标已经实现。
依据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