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会议和金融峰会,踏访纽约和匹兹堡两座城市,峰会之旅九千言展示中国理念。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诠释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对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炽热追求。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以3个“坚定不移”主张,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显示了中国着眼发展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态度。
——“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做出努力。”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同各国携手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全面而精炼的展示在世界面前。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
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4分)
(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12分)
早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还在菲律宾肆虐之际,我国气象部门就准确预报出它将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危害我国沿海省市,这凸显了我国在台风预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径、移动速度等较为怪异,加之人们对台风在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而导致的应急准备情况较差,截至7月19日16时,“碧利斯”引发的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45个地市的26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93人,失踪156人,紧急转移安置295.2万人,倒塌房屋21.2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问。
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8分)
(2)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8分)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塞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10分)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