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 B.“郡县制”与“元首制” |
|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忠于城邦的男子 | B.掌握权力的贵族 |
| C.新兴的工商业者 | 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
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黄宗羲的是()
| A.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
|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 C.抨击“孤秦”、“陋宋” |
| 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C.“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D.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 A.遏制学术自由 | B.加强中央集权 |
| C.提高儒学地位 | D.统一思想文化 |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
|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
|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
|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