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当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来看,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依靠( )
A.企业增加产品数量 |
B.国家增加对企业的投资 |
C.扩大生产规模 |
D.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
美国环境保护署表示,美国第二大化工厂——杜邦公司在1981年6月至2001年3月,从未通报特富龙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成分全氟辛酸(C-8)可能对人体有害,已经违反了毒物管制法。据此完成23~24题。
23.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官员说,我国还没有检测这个技术的设备和能力,现在不可能作出什么论证。材料表明( )
A.由于受主客观的限制,人们难以形成正确认识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要穷尽一切认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4.据业界人士称,国内不粘锅市场的发展是在近两三年,在这种情况下,特富龙“致癌风波”必然会给不粘锅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国内不粘锅市场也有可能就此夭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正确的认识也有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
B.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预测才是可靠的
C.这是一种合理想象
D.人类改造世界的结果是损害人自身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传统户籍制度是制约外来工进城的重要因素,其实,解决好外来工的安居、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问题才是关键。有专家呼吁,为让外来工和谐融入城市,发达地区政府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支付“和谐成本”。这表明…( )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
B.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C.个人和社会具有一致性 |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当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理论奉为绝对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地说:“如果我错了,只要有一个人证明就足够了,何需100个呢?”据此完成19~20题。
19.真理,没有不被突破的特权。其哲学依据是(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20.牛顿的经典力学,曾经被认为是物理学的“绝对真理”,但是在更广阔的空间,牛顿力学理论被证明是不适用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人们又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某学生打算戒掉网络游戏,他面临着决策,是今天戒掉呢,还是明天?玩家会过高地估计今天戒掉的痛苦,而过低估计明天所戒掉的痛苦(因为不用今天去切身体会)。正是心理上对今天戒掉的成本(痛苦)的过高估计,造成了戒掉游戏的行为被一拖再拖,如果没有类似最后通牒的期限和强制措施,戒掉游戏的行为只要被拖延一次,就会永远被拖延下去。据此完成17~18题。
17.如前所述,对于学生,他们大多也能理性认识到,如果玩网络游戏上瘾,长期付出的成本要比从游戏中获得的收益大得多,但是,仅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顺利戒除。这说明( )
A.理性认识往往是不可靠的
B.由认识到行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决心、毅力决定人们行动的效果
D.客观因素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8.阿克洛夫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拖延行为用数学方法进行了模拟化的分析,最后的基本结论为:拖延行为只要进行一次,就会永远拖延下去,阻止拖延行为的方法是必须有一个类似最后通牒的期限和强制性措施。这说明阿克洛夫对拖延行为( )
①进行了分析 ②进行了综合 ③完成了认识过程 ④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