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 )
A.大脑皮层的V区 | B.大脑皮层的S区 |
C.大脑皮层的H区 | D.大脑皮层的W区 |
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mg),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A.在18时和6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B.中午12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
D.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 mg· h-1,最大光合速率为85 mg·h-1 |
用大小相同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己知叶片实验前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保持相应温度不变),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1h内,第4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3 mg |
B.光照1h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
C.光照1h内,第1、2、3组轮藻释放的O2量相等 |
D.该轮藻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 |
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的温度下,测得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点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B.番茄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应大于B点 |
C.C点时真正的光合速率约为15mg CO2/ 100 cm2叶·小时 |
D.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 |
对某植物测得如下表数据,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小时的环境下,那么该植物1天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30℃ |
15℃ |
|
一定光照10小时 |
黑暗下5小时 |
黑暗5小时 |
释放O2 640mg |
释放CO2 220mg |
释放CO2 110mg |
A.765mg B.1485mg C.315mg D.540mg
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胡杨和人参 |
B.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基质、线粒体、细胞溶胶 |
C.对于甲植物来说,图2中Ⅰ、Ⅱ、Ⅲ、Ⅳ状态对应图1的光照强度依次是c、b1、b2、0 |
D.若图1表示乙植物在温度、 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