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
|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
|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
(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
(2)无氧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
(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 )
| 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 | 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 |
| C.此菌为厌氧菌 | 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 |
将含
标记的CO2提供给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图中的甲、乙表示一部分实验结果。甲图所示的过程是进行光照15min后,突然变成黑暗。乙图所示的过程是在光照条件下,供给浓度为1%的CO2,5min后,即在横轴为0时,CO2的浓度降低为0.003%,10min后再换成浓度为1%的CO2持续5min。曲线a、b、c各表示C6(主要是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c分别表示 、 、 三种化合物 |
B.甲图中 段 突然增加的原因是因数暗条件下 与 结合生成更多的![]() |
C.乙图中的 段 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 量突然减少,固定 的消耗的 减少,积累的 增多 |
D.乙图中 段 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量突然增加,固定 生成的 增多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
| B.生物体内的多糖都是能源物质,且都储存于细胞内 |
| C.需氧型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工厂” |
| D.细菌、真菌都是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代替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因为其化学 成分相同 |
| B.观察低温诱导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见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明显加倍 |
| C.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其液泡颜色逐渐加深 |
| D.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叶黄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