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3——15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
B.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
C.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
D.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
B.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
C.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
D.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南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①,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循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注】①屈宋班马: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等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错误 |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贻:遗留 |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①所渭之南而北行也②今汝之才,未能胜余 |
C.①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
下列各个句子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 B.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
C.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 D.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
断句与翻译
⑴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
译文:
②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曹操)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曹操)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即位),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刚直的大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改变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 |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
C.羽遂见禽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shuāng)冈阡表》)对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至于成人俾:使,让 |
B.吾之始归也归:出嫁 |
C.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姑:父亲的姐妹 |
D.尝夜烛治官书治:研究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有得,则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后当以我语告之 |
B.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
C.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 |
D.吾不及见儿之立也 |
修泣而志之补足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之)(汝父)有待于汝也。 |
B.(汝)间御酒食,(汝父)则又涕泣 |
C.矧(其)求(生)而有得耶 |
D.(汝父)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汝)而叹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亡故时,他才四岁,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因此选文处处借太夫人之口,缅怀往事,追述亡父行状。 |
B.作者经过仔细剪裁,精心筛选,抓住了太夫人所言的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居官仁厚这三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说明其父之品格。 |
C.本文通过语言描写传神地摹写了父亲断狱的慎之又慎,同时这也直接表现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官吏草菅人命的社会现状。 |
D.本文通过其母太夫人的言语,不仅追念和表彰了其父的仁心惠政,而且也写出了其母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画线句子断句。
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②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
D.如土委地委:卸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 B.进乎技矣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因其固然 | D.善刀而藏之 |
因利乘便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译文: 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B.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相:辅助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其声呜呜然其孰能讥之乎 |
C.渺沧海之一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D.羽化而登仙而无物以相之 |
“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D.其孰能讥之乎? |
翻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