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回答。
1. a 、 b 两地农业
A . a 为大牧场放牧业 B . b 为乳畜业 C. a 为商品谷物农业 D . b为季风水田农业
2.下列因素中,对鲁尔工业区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是
A.气候 B.河流 C.煤矿 D.距海近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
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回答问题。判断方框l、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 B.②④①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④③② |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 B.区域性特征 | C.差异性特征 | D.不稳定性特征 |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它东临黄海,西接安徽,南连上海,请
根据图,回答问题。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 B.中部地区 |
C.南部地区 | D.北部和中部地区 |
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
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4—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
答问题。有关该地水资源最缺乏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少,只有80毫米左右 |
B.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 |
C.一年中光照最强的时候,蒸发旺盛 |
D.正值植物生长后期,需水量大 |
有关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降水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②建设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
③大规模扩大水田面积,增产粮食
④推广海水淡化技术,增加水资源供给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
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
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问题。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丰富的铁矿资源 |
B.丰富的煤炭资源 |
C.广阔的消费市场 |
D.便捷的水陆交通 |
“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 击 |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