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回答问题。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
A.决定权 | B.选举权 | C.立法权 | D.任免权 |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各级人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B.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如果让你概括本次选举法修改的意义,你会选择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得到消除 | B.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
C.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不断扩大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
2009年3月16新华网报道,由国内各领域百余名一流学者合著的《高端讲坛》丛书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之一《大国软实力》通过讲述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与阙失,说明一个能够广泛影响世界的中国,一定是以中国精神建构的生命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理念,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据此回答问题。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文化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的合理的做法是( )
①要抵制外来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戏曲艺术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面对这种状况,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必须( )
A.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进行创新,促进传统戏曲艺术的现代化 | |
B.用行政手段进行重点保护 | C.遵循市场规律、优胜劣汰 |
D.加强对外交流,将其推向世界 |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
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 |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 |
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2009年1月9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提出,要大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广东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文化科学发展。下列对文化传播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贸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
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③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传播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
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究品牌、款式,饮食讲究营养搭配、绿色健康等。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①经济生活水平是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
②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是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
③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同步发展提高;
④没有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没有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