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7年6月29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同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10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网民已突破5亿。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垃圾信息在网上得以传播。2012年2月27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牵头,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九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要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和“走进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的原因。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新一届中央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触动利益的改革。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半年内取消和下放,减少政府部门“寻租”机会;放宽行业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准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一改革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面对这些如黑格尔所说的“合理性的冲撞”,谋求两难变两全的愿望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有价值的取舍、排序的先后,不能优中选优、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的经济意义。
(3)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为政府破解“两难”“多难”困境支招?
材料一:为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北京市正在研究伦敦市和米兰市关于低排放区拥堵收费的两种模式,北京或将结合城市实际采用其中一种模式。据研究分析,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上的不足,建设合格的道路、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将成为排堵的关键。
材料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014年10月28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副市长陈刚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意见建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交通保护和促进条例》。
(1)请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阐述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方案的合理性。
(2)运用我国政体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材料一: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但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有的作品搜奇猎艳,低级趣味;有的作品胡编乱造,粗制滥造;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顾一己悲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如此浮躁,是不可能创作出精品力作的。
(1)结合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谈谈你对材料中这些文化现象的认识。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对文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