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鲁迅
董 阳
①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透过一幅幅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徽标设计及收藏的碑帖、邮品,我们看到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那一张张精美的信笺,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仿佛留有他的温度,影影绰绰显出一张可爱的面庞,那分明是一个顽童,忘我的,在海难上玩赏一枚枚拾到的心爱的贝壳。
②在1936年的《死》中,鲁迅留下遗嘱,希望后代切不可做空头评论家或美术家;他还曾表示:“关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但这并不足以除去外行的徽号,因为所知道的并不多。”
③然而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却在他的文字中有过多次流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到:“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④绘图本《山海经》也曾经让少年的鲁迅时常惦念。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包有画儿的“三哼经”时,鲁迅回忆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⑤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上。时的经验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后来鲁迅集藏了大量汉画像石刻拓本,曾手摹《秦汉瓦当文字》一卷,印过大册的珂勒惠支画册,他还支持新生的中国青年木刻家,不遗余力……
⑥1929年5月鲁迅北上探亲期间,适逢许广平怀孕待产,这是两人自三年以来第一次分别。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所用信笺两张,一张是许广平喜食的枇杷,一张为寓意孕育其子的莲蓬,素雅的笺纸,隽永的笔迹两I有寓意的图案。许广平后来在回信中说:“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意选择的。”
⑦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也许正因为这一点,鲁迅十分经心美术教育。
⑧1913年,任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集中阐述了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尤其在“救援经济”一条,鲁迅的见解可说是超越时代的,他以为“品物材质,诸国所同,莫.差异者,独在造作……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这与我们今天“创意文化产业”的要义是毫无二致的。尽管鲁迅早已深谙“美术之用”,但对于美术教育,却并不“沾沾于用”,他以为,美术的真谛在于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而美术的“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因此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⑨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即“见利致用”并非美术教育的初衷,“沾沾于用”以及师长过高的期许往往破坏了孩童本性中的爱。对于美术启蒙者而言,其目的并非要人人都成为美术家,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从而有益于修养,有益于人生。在这一点上,鲁迅正是最好的例子。
⑩黄裳在序中说:“他在美术园地,均辛勤耕耘与他在《自由谈》上写战斗杂文,几乎是‘双峰并峙’的同样的战斗工作。”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
(选自200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第①段中,作者用可爱的“顽童”来形容沉醉于艺术世界的鲁迅先生。
B.鲁迅先生的遗嘱表达了他对美:术的投人与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殷切嘱托。
C.第⑤段中“集藏”等动词,凝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为美术所作的贡献。
D.鲁迅先生为许广平精心挑选信笺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E.“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与鲁迅先生“起国人之美感”的思想毫无二致。
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永远的蝴蝶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对该小说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
B.小说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
C.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
D.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难受。

E、“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在失去樱子以后的悲痛欲绝,“我”的感觉似乎也已发生了错乱。
F.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三点)
“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解释划线的句子:(每句解释不超过20字)
竟是那么遥远
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
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在情绪。
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融情于景(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
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想情感。
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奸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B.“春花”“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
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尔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文章第1自然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文章第2自然段中指出:“窗子和门的根本区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窗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第三段写到歌德憎恨戴眼镜的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窗”作标题有何作用?
文章开头说到“开窗”,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文章最后说到“关窗”,其原因又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巨大氢气云将撞击银河系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美国天文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费利克斯·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这项最新观测成果。费利克斯·洛克曼称,他和自己的同事们利用世界上最大的“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对这团巨型氢气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说:“这团气体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的气体。”研究小组的观测包括了近4万张个别巨型望远镜的影像,其灵敏度和解析度之高前所未有。其实,在银河系周围此前已经发现过中性原子态的氢气云,但是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这些氢气云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因此它们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yjw
这团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被命名为“史密斯云”,它包含的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这团氢气云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离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可能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史密斯云”在发现之初以及之后数十年内,科学家们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还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体,抑或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这个天体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状结构,主要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观测显示,在氢气云的中心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不明结构。科学家们推测,此次发现的氢气云很可能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yjw
费利克斯·洛克曼说:“如果你用眼睛观察这团云,将看到夜空中的壮丽景观,它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星座大小的一片天空。然而,从始至终就我们所知,它的组成成份中只有气体,从未从中发现过一颗恒星。这团氢气云极有可能是银河系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或者是从邻近星系剥裂出来的。当它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其中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都将非常巨大,飞速地掠过生命终点,最后像超新星一样爆炸。在几百万年后,这团气体云将如天空中举行新年庆典一样,在与银河系撞击的地方爆发出如鞭炮一样的巨响。”
“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精确研究急剧地改变了天文学家们对这团氢气云的看法,它的速度显示其正在坠入银河系。洛克曼说:“它的形状有点类似彗星的形状,这表明它已经撞上了银河系外围的气体了,并有可能在银河系的重力作用下四分五裂,然后向银河系洒落一阵气体雨。大约在2000万到4000万年内,这团云的内核将碎成粉末,落入银河系平面。”
(选自《新浪科技》,有删改)
下面对“史密斯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史密斯云即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B.史密斯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但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
C.史密斯云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
D.在发现史密斯云之初以及之后数十年内,科学家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史密斯云时,用了最大的“绿湾”射电望远镜。
B.史密斯云包括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它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离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
C.史密斯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它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D.费利克斯·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观测成果,这团巨型氢气云可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或者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体,也可能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密斯云有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状结构,不单单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
B.这团巨型氢气云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
C.目前观测显示这团氢气云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座大小的一片天空,它的成分中只有气体,没有一颗恒星。
D.洛克曼认为,史密斯云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题。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年轻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痛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手在流血!
  一声惊叫,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禁不住阵阵剧痛,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误打,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黑得出奇。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精心的他在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狠狠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父子相扶回家的脚步声,稳健的是儿子,小心翼翼中带着愧疚;迟缓的是父亲,疼痛乏力里有着欣慰。
还有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选自《青年博览》2001年第3期,有改动)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了对举的手法,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相互映衬,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B.作者说老天爷在流泪,富有抒情意味,表达了对这对父子深陷生活的泥沼的深切同情。
C.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使简单的故事情节产生悬念,跌宕起伏。
D.“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的描写,穿插在父子互相体谅却产生误会的情节中,烘托出小说悲凉的氛围。

E. 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误会,表现生活的艰难,表现父子俩在艰难中互相扶持的真情,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
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


“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