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1.2%、21.3%、9.72%、8.86%。
材料二山东通过的“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GDP增速高一个百分点。
材料三山东“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提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描述图所示经济信息;有人据此认为:国富必然民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这一看法。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思路体现的哲学方法论。
(3)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三,对山东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4)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你认为,作为一个公民应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协力实现规划目标?

材料一: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召开之际,各国新闻机构纷纷增派驻京人手,加大报道力度。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社会民生发展、外交方略等,成为外国记者们所普遍感兴趣的热点。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1)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什么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关注?
(2)结合材料一,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谈谈我国该如何扩大内需?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3)结合材料二,说明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是时候”的理由
材料三: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四项政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4)材料中四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内容?

材料一: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召开之际,各国新闻机构纷纷增派驻京人手,加大报道力度。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社会民生发展、外交方略等,成为外国记者们所普遍感兴趣的热点。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1)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什么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关注?
(2)结合材料一,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谈谈我国该如何扩大内需?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3)结合材料二,说明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是时候”的理由
材料三: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四项政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4)材料中四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内容?

探究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温总理直达灾区最前沿,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请你用矛盾观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认识。
【情景二】此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再次想起了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09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材料二:2009年,国家将运用财税杠杆,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
材料三: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1)、材料一、二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