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口。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探路。总体方案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十几个方面。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材料二 “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城“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对此,某同学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简政放权,杜绝政府干预。
  材料三  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四  2013年11月12日,以改革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指出,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依据(8分),并结合材料二对某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四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于近两年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国务院取消了几百项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下达命令、指示、指标、规定方面决策科学。另外,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确立较高的征税比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食品、药品、棉花、农资等犯罪行为。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中,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各属于什么样的调控手段?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是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当时对青蒿的试验还一度误认为其效果并不理想,以致让研究人员有废弃青蒿的打算。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受到启发,认为高温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大胆尝试改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用加热得到的提取物中的乙醚能自然挥发,这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其提取物抗疟作用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的创新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学科创新的先导,没有方法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方法创新。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需要创新?

全世界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某校高二同学以“金融危机启示录”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甲同学搜集整理的材料: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主要政策与重要举措调整的情况

时间
背景
政策
举措
2008年上半年
我国经济增速偏快,物价结构性上涨过快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控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货款利率;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625多亿元用于交于事业等。
2008年下半年
世界金融危机扩散和渗透,我国经济增幅下滑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实施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支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地震灾区重建等;
降低银行存货款利率
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等。

(1)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乙同学提出:这场金融危机的起源是美国,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究其根源,是美国长期信贷消费走向极端的产物。“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为享受。贷款买房的“美国老太太”如今成为透支消费甚至过度借贷消费的代名词。
(2)联系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攒钱买房,可能周期长无还款压力,但不能马上住上新房;贷款买房,有压力和风险,但先住为快。究竟是要攒钱买房,还是贷款买房?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用矛盾分析法为市民选择购房方式提出建议。

毕业于某知名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小董,梦想成为一名大公司的时装设计师。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压力,谋职中的小董屡屡碰壁。痛定思痛,2011年春,小董在朋友的建议下,结合自身特长,在淘宝上开办了服装定做小店“布衣不舍”。开始,他专门定制礼服、大衣,问津者甚寥。后来,他虚心学习营销学、心理学知识,并请教网上知名店家,决心打造特色小店。她从定制个性文化衫开始,逐步扩展到绣花、印字、烫画、定做学生班服、亲子装、情侣装、舞台装等多种定制业务。由于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发货及时、售后完善,目前,小店在淘宝中已小有名气。回顾创业的经历,小董不无感慨:创业者有成功的一面,更有背后的艰辛。不要盲目选择,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把信念揉进每件小事,成功便增加一份坚实。
运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小董的创业经历。

2011年上半年,北京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而力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北京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为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面对“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房价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北京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首钢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北京“行有余而力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北京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