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3,回答3—5题。
3.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皱褶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5.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乙处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山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
读图,回答31---32题。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
|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
|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
|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 B.喜马拉雅山 | C.华山 | D.泰山 |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 B.河流分布 | C.植被 | D.地形 |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A.风力 | B.冰川 | C.流水 | D.植物 |
读图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7---28题。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沉积
寒流对所流经海区及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 B.增温减湿 |
| C.减温减湿 | D.减温增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