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国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攻打主权国家伊拉克,遭到包括俄、德、法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
| A.“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 C.联合国维护和平的作用加强 | D.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 |
甲午战后, 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 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
| B.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
| 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
| D.日本的 “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使旧有的政治派别和社会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政治派别,并由此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①中央集权的衰落②洋务派的形成③汉族官员权力的增长④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
|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
战国时期有学者主张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和改造,就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与这一观点相悖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 B.韩非子 |
| C.墨子 | D.庄子 |
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对这一传说的解读,最准确是
| A.夏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封制 |
| B.江苏安徽一带战国兼并战争很激烈 |
| C.古代的姓氏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传承 |
|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