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内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的部位是       ,完成该过程需要        
(2)完成②过程需要       反应提供的        
(3)植物体内通过③过程合成的有机物包括        
(4)过程④、⑤共同的产物是        
(5)若X是抗体,产生此物质的细胞是        ,该细胞中完成⑥过程的场所是    
      
(6)土壤中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因此,可以利用       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出尿素分解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进化。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 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__________的结果。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图中所示溶酶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症状为气道黏液梗阻和进行性肺组织坏死。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跨膜调节因子基因(CFTR)突变有关,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氯离子跨膜运输障碍。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据图分析:

4.CFTR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Cl-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粘液将变得稀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据此解释囊性纤维化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为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生产人生长激素的流程。请据图作答:

(1)过程①采用的方法是,过程②需用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2)重组质粒中,引导目的基因表达的序列是,它是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3)用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4)进行细胞培养的过程⑥中,常使用的酶是,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以防止污染,CO2培养箱中CO2所起的作用是
(5)欲培育出多头基因型相同的转基因牛,在过程⑤中常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该技术需把进行均分。除此外,还可采用技术。

曲霉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与果酒加工业,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离与纯化曲霉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为其生长提供仅有的碳源,并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中性,酸性),按功能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在接种前后常采用法对接种工具进行灭菌。获得菌种后,可采用法对菌种进行长期保存。
(3)用电泳法纯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时,酶分子的越多、越小,其迁移速率越快
(4)为更好地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用于果汁生产,需先检测____;为了降低果汁生产成本和实现酶的多次利用,常采用___法和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化。
(5)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能在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而多数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

家蚕(2n=56)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幼蚕斑纹由复等位基因AB(黑色斑)、AS(黑缟斑)、A(普通斑)、a(素斑)控制,前者对后者所有基因均完全显性,且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家蚕基因组进行研究,需对条染色体中的DNA进行测序。幼蚕黑色斑是皮肤细胞产生并沉积黑色素形成的,这说明基因AB通过控制而控制斑纹性状。
(2)黑缟斑幼蚕的基因型有____种,正常的幼蚕细胞中基因As最多有____个。
(3)某个体X与黑缟斑个体Y杂交,若子代仅有黑缟斑和普通斑两种类型,且个体Y的基因型为ASA,则个体X的表现型为____;若子代有黑缟斑、普通斑与素斑三种类型,则个体X与Y的基因型为______。
(4)在基因型为Aa蚕卵的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进行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另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

①上述事实表明,射线引起的突变具有____的特点。
②若嵌合体幼蚕的部分细胞为突变II,则其是在细胞进行____过程中发生了____导致的。
③突变Ⅲ这类变异称为,突变Ⅲ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
④突变Ⅲ(基因型为aZWA)与正常个体侧交,子代中雄蚕为素斑的概率为,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