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上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l。
表1 南方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紫杉醇含量(%,

 
树皮
树叶
枝条
种子
野生植株
0.01777
0.00946
0.01280
0.01406
人工栽培植株
0.01483
0.00102
0.00193
0.01256

从实验结果看,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为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       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2)科研人员为寻找更多紫杉醇来源,尝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的愈       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

实验组别
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与水平
外植体
树皮
树叶
顶端分生组织
1
2mg/L 2,  4-D
0.000
0.000
0.001
2
2mg/L 2,  4-D+0.5mg/L NAA
0.000
0.002
0.002
3
2mg/L 2,  4-D+0.5mg/L KT
0.004
0.027
0.004
4
1.5mg/L 2,  4-D+0.5mg/L KT
0.000
0.012
0.009
5
0.5mg/L2, 4-D+1mg/L NAA+0.5mg/L KT
0.000
0.027
0.004

 
①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②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最适合做外植体,经过       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3)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还可以应用在       等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 α-淀粉酶 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 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 。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 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 。

下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________。
(2)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pH变化趋势是________,控制办法是________。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导致合成途径中断,这种代谢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3)如果在4处通入空气,谷氨酸产量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微生物的连续培养装置,据图回答:

(1)A处加入________,B处通入________,C处为________。
(2)该装置中最好以__________期的细菌作为菌种,以缩短________。
(3)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法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底物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X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_____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X排出菌体外。

如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

(1)病毒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 ]________是病毒的核心。
(2)组成“3”的单位是________,其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 ]________和[ ]________;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 ]________进入细菌体内。
(4)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__________细胞将消灭它。由于它的抗原决定簇位于[ ]________上,外面有[ ]________包围,因此,须经________细胞________,使其抗原决定簇________,才能刺激淋巴细胞形成效应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5)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__________,但这时病毒的[ ]________应该含有________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________,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________。
(6)当病毒的[ ]________用35P标记时,在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