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A.洋务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创立陶片放逐法 |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