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97年,小灵通被引进国内。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6年小灵通用户已达到一亿户。小灵通为市场所推崇,首先在于其资费低廉、省时低耗电、使用方便、绿色环保。其次,在技术、设备领域,小灵通创造了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网交换技术有机结合的奇迹、原有技术与先进技术融合的奇迹、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奇迹。再次,小灵通的成功与固网运营商积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是分不开的。这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现了政策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统一。
材料二:2006年8月至今,中国电信推出一种名为“超级无绳”的业务。一个用户同时使用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的,两部话机可共用一个电话号码,这使得小灵通成为固话随处可见的超级无绳电话。超级无绳业务达到了用户与运营商共赢的目标,从试点到推广,市场反应强烈。
材料三:小灵通刚进入中国,人们就在嘲笑小灵通的技术落后、通话质量差。如今,随着新兴的3G通信技术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一些对小灵通消极的舆论再次出现,报刊杂志中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小灵通,还能灵多远?”甚至有人说,在2011年小灵通将会退出市场。
(1)对小灵通的种种评价蕴含着许多唯物论的哲理。假定你以上述材料为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
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从小灵通的 看 ”。如:“从小灵通的成功看意识的能动作用。”
(2)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小灵通业务经营成功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哲学智慧?
(3)请运用相关哲理对小灵通业务将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材料一: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约63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大学生,需就业的大学生接近千万,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就业歧视、学生择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材料二: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政府要更加注重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更加重视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服务;更加重视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才能,改变就业观念;更加重视做好基本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
长效机制。
(1)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2)政府采取措施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材料二: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人民承诺了2020年减碳14%到15%,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短期来看,参与低碳经济而投入的资金,将有可能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再加上缺乏资金、技术,周期长、见效慢等原因而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材料三:宝钢为建立“低碳”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首先,先后引进了一系列节能、节水和资源利用技术,完善工艺流程,让钢铁产品摆脱"黑、重、粗",使钢铁的资源负荷轻质化。同时淘汰了平炉炼钢、小转炉和小电炉等落后工艺和设备。其次,宝钢实施了单体设备节能和系统的节能,建立了节能管理体系。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10分)
(2)建设“低碳”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试分析作为消费者应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实现?(4分)
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强调把发展作为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为什么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10分)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为此,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50年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并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目前,首批开工项目基本完工。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东线、中线、西线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纵三横、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长江、黄河儿女不仅可以同饮一江水,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将实现“南北双赢”。
由此可见,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越正确。试对该观点进行评述。(8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等。
根据材料,对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举措做出价值评价。(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