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

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

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 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
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 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