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岐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岐秒明经,有才艺。仁州郡,以廉直疾恶而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群,而中常侍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归西。京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第五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济:成功
C.迎入土堂,飨之极欢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讫:完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出行,乃得死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于是就拜岐为太常于是余有汉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岐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傣录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岐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定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二十年,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当是时,帝凡五出塞,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等入御幄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①,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荣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②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②宾天,与下文的“大行”均指皇帝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抚奏至就:接受
B.既即位,入文渊阁简:选拔
C.熔锡为椑,载中。舆:棺材
D.五年,命往甘肃经军务画:筹划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荣心思缜密的一组是
①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
③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④秘不发丧,以礼敛
⑤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⑥正统五年乞归展墓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居高位的杨荣虽然年轻但他表现不俗。在文渊阁一起值班的七个人里,只有杨荣最年轻,但他却是其中最机警聪敏的一个。
B.杨荣凭借着军事才能深受皇帝信任。皇帝出塞用兵时,把军务全都交给随从出征的杨荣,白天和晚上召见他也没有固定的时间。
C.杨荣沉稳坚定,处理突发事件不慌不忙。有人想借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明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皇太子,杨荣坚决阻止了此事。
D.杨荣的忠心受到了前后几位皇帝的认可。成祖信任器重他,仁宗褒扬慰劳并丰厚赏赐他,英宗像以前的皇帝一样信任和倚靠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
(2)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龙骧将军乡导。晋寿,宣武晏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晏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候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不能纳竟:竟然
D.庄帝壮而焉许:答应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之才,丹阳人也。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舍嗟赏之。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精通《礼》《易》。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咸共叹曰:“此神童也。”孝绰又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被顾访。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衣,披红服帕出房,映光为昂所见。功曹请免职,昂重其才术,仍特原之。
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综入魏旬月,位至司空。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馆,礼遇甚优。从祖蹇子践启求之才还宅。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武帝时,封昌安县侯。天平中,齐神武征赴晋阳,常在内馆,礼遇稍厚。武定四年,自散骑常侍转秘书监。文宣作相,普加黜陟。杨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书,转授金紫光禄大夫,以魏收代领之。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登祚后,弥见亲密。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与从兄康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造:到。
B.功曹请免职白:禀告
C.复豫章王国左常侍除:消除
D.文宣作相,普加黜陟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
B.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
C.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
D.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之才幼时才智出众。他5岁能背诵《孝经》,13岁时被召为太学生,并已大致通晓《礼》《易》。有人曾与他讨论《周易》及《丧服》仪式等,他能应答如流。
B.徐之才深受袁昂器重。一次,郡公署失火,徐之才起来观望,没有积极主动地前去救火。功曹由此禀告上司请求免去他的职务。但袁昂器重徐之才的才华,特此原谅了他。
C.徐之才懂得一些天文、图谶方面的知识。他与馆友宋景业一起参校吉凶,预知庚午年政权必有革易。后来文宣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
D.徐之才不仅精通医术,而且在当朝首先倡导禅代。他能说会道,语言又诙谐幽默,因此与皇帝十分亲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被顾访。
(2)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公抚吴,事逮坐:由于
B.既已无可奈何,则入守者白:禀告;报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张公欺谩劾:弹劾
D.上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卒:最终;终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门虽设常关
B.及是事也,部使者制府劾张公欺谩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C.所言部使者,张文端也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若乃制府吓我耶奚知其然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
答: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
答:

文言文阅读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
泰始初,诸州反叛,世隆以门祸获申,事由明帝,乃据郡起兵,遣使应朝廷。收合万人,奄至襄阳万山,为孔道存所破,众皆奔散,仅以身免,逃藏民间,事平乃出。还为尚书仪曹郎,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
时世祖为长吏,与世隆相遇甚欢。是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世祖将下都,刘怀珍白太祖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太祖纳之,与世祖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物兼资人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升明元年冬,攸之反。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遣人告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使人答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暴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攻道,顾谓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
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南齐书·柳世隆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隆以门祸获申:同“伸”,昭雪。
B.至襄阳万山奄:突然。
C.与世隆相甚欢遇:遇见。
D.攸之乘轻舸数百人从:使……跟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B.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C.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D.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隆颇有风度,为人所重。他年轻时就展示出风采气度,伯父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宋孝武帝也把虎威的称号授予了他。
B.世隆很讲忠义,文武兼备。泰始初年,诸州反叛,世隆响应宋明帝号令起兵;因为具备文武才能,被太祖推荐给世祖,并委以重任。
C.世隆机智勇敢,讲究谋略。沈攸之率领叛军到了郢城,世隆设法激怒骄傲自大的沈攸之,使得他攻打郢城,并随机应变,打败了叛军。
D.世隆功成名就,为人称誊。他年轻时就建立了功名,晚年在朝却不参与政务,只是垂帘弹琴,风韵气度清淡致远,他的表现很得世人称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l扎
(1)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
(2)汝既入朝,当须文物兼资人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