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岐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岐秒明经,有才艺。仁州郡,以廉直疾恶而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群,而中常侍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归西。京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第五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济:成功
C.迎入土堂,飨之极欢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讫:完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出行,乃得死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于是就拜岐为太常于是余有汉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岐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傣录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岐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定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言伤物,侪类以此之。
齐王攸当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才,风姿英爽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去:辞职
C.侪类以此之少:轻视 D.朝臣莫能焉尚:推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王攸当藩师道不传也久矣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幼
D.好言伤物乱易整,不武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韩王赵普做宰相。③指一朝开国的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大雪,夜,叩赵普门向:接近
B.何不姑留,以削平诸国俟:等待
C.皆以散官就第,赐甚厚赉:赏赐的东西
D.上意然,卒相之释:放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知东方既白
B.家人始开箧见之,《论语》二十篇也。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C.岂得喜怒专之。请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上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众多功臣都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

翻译(8分)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石显字君房,济南人,少坐法腐刑。元帝时为中书令。
②是时,元帝被疾,不亲政事,方隆好于音乐;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事无小大,因显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显性狡诈,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初元中,前将军萧望之及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皆给事中。望之领尚书事,知显专权邪辟,建白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元帝不听,由是大与显忤。后皆焉,望之自杀,堪、更生废锢,不得复进用。后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皆尝奏封事,或召见,言显短。显求索其罪,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咸抵罪,髡为城旦。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
③显见左将军冯奉世父子为公卿著名,女又为昭仪在内,显心欲附之,荐言昭仪兄谒者逡修敕宜侍帷幄。天子召见,欲以为侍中,逡请间言事。上闻逡言显颛权,天子大怒,罢逡归郎官。其后御史大夫缺,群臣皆举逡兄大鸿胪野王行能第一,天子以问显,显曰:“九卿无出野王者。然野王亲昭仪兄,臣恐后世必以陛下度越众贤,私后宫亲以为三公。”上曰:“善,吾不见是。”乃下诏嘉美野王,废而不用。
④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显先自白,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诏吏开门。上许之。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类如此非一,唯独明主知之。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臣愿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天子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显,加厚赏赐,赏赐及赂遗訾一万万。
⑤初,显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望之当世名儒,显恐天下学士姗己,病之。是时,明经著节士琅邪贡禹为谏大夫,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显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至御史大夫,礼事之甚备。议者于是称显,以为不妒望之矣。显之设变诈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类也。
节选自《汉书·佞幸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皆焉害:恐惧
B.臣愿枢机职归:辞官
C.死无所恨:遗憾
D.以为不妒望之矣谮:诬陷,中伤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石显“性狡诈”的一组是
①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②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
③荐言昭仪兄谒者逡修敕宜侍帷幄 ④天子大怒,罢逡归郎官
⑤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⑥议者于是称显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石显身为宦官,却手握重权,又专权擅事,乖谬不正,因此受到许多官员的弹劾。
B.大鸿胪野王原本德行兼优,深孚众望,但因为石显在元帝面前的中伤,最终被罢除了原有官职。
C.曾经有官员误告石显矫诏,石显借机在元帝面前哭泣自白,赢得了元帝的怜惜。
D.石显会用严刑重法惩治反对自己的人,但同时也会假作敬重贤能,收买人心。

文言文断句、翻译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无小大,因显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
②臣恐后世必以陛下度越众贤,私后宫亲以为三公。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经徂堂杂志》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后秦击赵者再:又一次
C.暴秦之欲无同“餍”,满足
D.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礼:礼遇,礼待

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丹荆卿为计   洎牧谗诛   
B.赵尝五战秦  其势弱
C.斯用兵效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惜其用武不终也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文章开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亡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标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标少豪侠有志气。魏孝昌中,尔朱荣杀害朝士,大司马王元徽逃难投标,标藏而免之。孝庄帝立,徽乃出,复为司州牧。由是标以义烈闻。擢拜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入洛,孝庄欲往晋阳就尔朱荣,诏标率其宗人收船马渚,标未至,帝已北度太行,标遂匿所收船,不以敌。及尔朱荣奉帝南讨,至马渚,标乃具船以济王师。
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标间行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标颇有权略,能得边情,诱化首渠,民多来款附,乃有随标入朝者。时弘农为东魏守,标从太祖攻拔之。标父猛先为邵郡白水令,标与其豪右相知,请行诣邵郡,举兵以应朝廷。太祖许之,标遂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内外俱发,遂拔邵郡。众议推标行郡事,标以因覆怜成事,遂表覆怜为邵郡守。
太祖以标有谋略,堪委边任,乃表行建州事。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余里,且深处敌境,然标威恩夙著,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比至建州,众已一万。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敌众渐盛。标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标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朝廷嘉其权以全军,即授建州刺史。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标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
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周军围洛阳,诏标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标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标以众败,遂降于齐。标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
(节选自《周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稽胡: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遂匿所收船,不以敌资:帮助
B.乃遣标间行邺以观察之诣:到,往
C.请行诣邵郡 微:隐蔽,暗中
D.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赢:获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标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标乃具船以济王师②乃遣标间行诣邺以观察之
③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④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
⑤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⑥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标有豪侠义烈之气。大司马王元徽逃避尔朱荣的杀害时投奔杨标,杨标将他隐藏起来使他免于祸患。杨标也因此而闻名。
B.杨标不居功自傲。杨标暗中与邵郡豪门大族密谋举事,内外响应,攻取了邵郡,杨标认为是覆怜成就了此事,就让他做了邵郡郡守。
C.杨标向来声威显著。太祖任命杨标兼管建州事务,当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多里,然而杨标所到之处,很多百姓都归附了他。
D.杨标苟且投敌,节操不保。因与齐军作战常常获胜,杨标有了轻敌之心,他在协助围攻洛阳时兵败投降,当时舆论因此轻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
(2)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