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二十年,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当是时,帝凡五出塞,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等入御幄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①,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荣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②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②宾天,与下文的“大行”均指皇帝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抚奏至就:接受
B.既即位,入文渊阁简:选拔
C.熔锡为椑,载中。舆:棺材
D.五年,命往甘肃经军务画:筹划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荣心思缜密的一组是
①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
③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       ④秘不发丧,以礼敛
⑤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 ⑥正统五年乞归展墓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居高位的杨荣虽然年轻但他表现不俗。在文渊阁一起值班的七个人里,只有杨荣最年轻,但他却是其中最机警聪敏的一个。
B.杨荣凭借着军事才能深受皇帝信任。皇帝出塞用兵时,把军务全都交给随从出征的杨荣,白天和晚上召见他也没有固定的时间。
C.杨荣沉稳坚定,处理突发事件不慌不忙。有人想借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明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皇太子,杨荣坚决阻止了此事。
D.杨荣的忠心受到了前后几位皇帝的认可。成祖信任器重他,仁宗褒扬慰劳并丰厚赏赐他,英宗像以前的皇帝一样信任和倚靠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
(2)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② 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师行而粮食 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⑩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 君子之至于斯也② 子路问成人③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④ 造次必于是⑤ 然而旱干水溢⑥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⑦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⑧ 本事不理⑨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⑩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A.①②③④⑦⑧ B.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③⑤⑧⑨⑩ D.③④⑥⑦⑨⑩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古之学者为己。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

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B.植其杖而芸
C.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阅读下列文字后作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用哪些修辞表现出孔子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叙述。
答:




2.文中加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浮云的特点具体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