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上谕:“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谕中“逆贼”主要是指
A.地方割据势力 | B.倭寇 | C.南明残余势力 | D.欧洲传教士 |
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风气,反映了
A.宋代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 | B.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
C.宋代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 D.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
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此遗址最早是
A.西周 | B.三国 | C.唐朝 | D.北宋 |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
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 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 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