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 B.实施中央集权制 |
C.确立世卿世禄制 | D.实行宗法分封制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C.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
D.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
②农业税削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③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④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