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 A.启继承禹的王位, “公天下”被“家大下”取代 |
| B.19l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C.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
| D.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 | B.孟子的“性善说”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陆九渊的“心学” |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 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
20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社论:“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材料中的“大事”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 B.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援助 |
|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
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 A.九一八事变前 | B.西安事变前 | C.八一三事变后 | D.重庆谈判后 |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消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
|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