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也将展示我国改革歼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1)概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完成《1978--1999年我国工业建设重大工程简表》。
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人口迁徙出现新变化……下南洋的华人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同时,大量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也通过华人陆续传到闽粤并逐步推广到内地。
——摘编自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代亚太地区部分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的政策性因素。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华人下南洋的影响。
(2)图中的蜈蚣代表哪个国家?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图中的“某次国际会议”指哪次会议?任选图中图例所示的一个条约,简析这次会议如何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3)材料三反映的冲突与危机在类型上有何变化?以上国际组织的出现可以反映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哪些特点?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与王安石主张上的相同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者实跋其主张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性。
探究二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选择
材料二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义和团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是什么?分析国人注意孙中山先生方案的必然性。
探究三新中国历程中曾经的重要字眼——“计划”
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材料四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的相同处。
(4)结合所学知识列表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结果及原因。
探究四数字世界——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一瞥
材料五表1:美国的工资涨幅和生产效率涨幅(单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率(单位:%)(摘编自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5)表1所示现象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表2反映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关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策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6)在你人生发展的节点,你认为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答题示例:观点:不畏困难,勇于突破。如商鞅、王安石克服压力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请回答:
(1)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的?
(3)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
(4)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摘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单位%)
国家 |
1926年 |
1931年 |
英国 |
4 |
10.0(1932年) |
法国 |
12 |
38.0 |
德国 |
12 |
40.7 |
美国 |
20 |
53.0 |
日本 |
16 |
24.0 |
——摘自(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示大变革》
材料三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
国家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年代 |
英国 |
2.8 |
2.9 |
法国 |
4.5 |
5.7 |
联邦德国 |
7.9 |
4.4 |
美国 |
3.3 |
4.3 |
日本 |
9.1 |
10.5 |
意大利 |
5.6 |
5.3 |
加拿大 |
3.9 |
5.6 |
——摘自《纽约时报》(2009年1月24日)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材料五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巨人,曾经位居华尔街“五大投行”第4位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引发的华尔街风暴迅即席卷全球。这幅漫画名为《指挥有误》,是美国人斯格里所作。画中人物为著名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摘自2008年10月30日《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
(2)有学者把1929~1939年这十年的国际局势的特点概括为“走向战争”。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一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5)根据材料五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林斯潘奉行的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