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这种现象表明 ( )
A.火车的使用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
B.人类从此进入铁路时代 |
C.火车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
D.火车的发明消除了阶级差别 |
下表为1954年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中央委员阅看的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
宪法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
法国 |
1946年宪法 |
其它 |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B.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我们此次……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筹备成立新中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B.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
C.明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D.提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
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
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
A.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 B.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 | 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 |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实际上是()
A.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
B.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C.对“左”倾思想坚持的革命道路的否定 |
D.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农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