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一: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二: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6 分)2014 年是中法建交50 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3 月25日起,对法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法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1870 年7 月14 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7 月19 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 月2 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 年1 月28 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 月26 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 月10 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1)材料所述的战争激化了法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从而引发了法国国内的什么革命?试分析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10 分)
材料二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2)法国仅以一票多数赢得了共和体制,说明当时共和派以外的哪种政治势力也很强大?这一历史特点在1875 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10 分)
材料三(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发生后)有些西方媒体却罔顾最基本的新闻准则,在报道中态度暧昧,居心叵测,别有用心。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中国“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这一前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媒体将恐怖分子称为“攻击者”“激进分子”等。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仅将“暴力、恐怖、袭击”三个词加上引号,而且还强调其所引用的中国官方报道“未经证实”。更有甚者,美联社在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应让维吾尔人独立”。
(3)某些在反恐和人权问题上叫得最响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行为奉行“双重标准”,从长远来看必将引火烧身、自食其果,这一深刻教训是为历史所证明的。试以法国的相关史实说明。(6 分)

(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材料二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材料三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