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党近年来在制定农村政策开展农村工作的整体指导思想。
材料一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新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材料三 我国农村人口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分析促进农村消费的意义,并就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某县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县政府锐意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他们的做法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三横四纵”标准化马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封山育林,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在,该县开始了更高目标的长远规划。
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履行其职能的。
2014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的提案更加重视公民权利的保障。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清晰可见:限制权力,凸显权利。会议上,某代表提出提案,建议将乙肝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促进乙肝药物降价。他提到一名乙肝携带者因为不满当地卫生部门的作为,曾用激进的方式表达抗议。当权利被侵犯时,出于本能,以受害者的心态去抗争。他建议该公民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在本次大会中,他提出了“公平对待乙肝携带者”的提案,希望唤起官民的良性互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表达诉求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当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时,各产业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即便是循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能赚到钱。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够充分。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2014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没有上调,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夯实,经济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瓶颈、财政金融风险等突出矛盾仍待进一步消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还会经历阵痛。这种局面将倒逼各个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影响,并说明我国应如何转方式、调结构。
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近年来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状况
信息消费规模 (万亿元) |
网络零售额 (万亿元) |
互联网普及率 (%) |
网民数量 (亿户) |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亿户) |
移动电话用户 (亿户) |
3G用户 (亿户) |
… |
|
2012年 |
1.20 |
1.30 |
42.10 |
5.64 |
1.75 |
11.00 |
2.33 |
… |
2013年 |
2.00 |
1.80 |
45.80 |
6.18 |
1.89 |
12.00 |
4.02 |
… |
注:我国人均信息消费一年大概是192美金,美国则是3400美金;中国香港宽带下载速度为71.03Mbp/s,内地为16Mbp/s;2012年底中国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为6.3%,为城市人口普及率的1/3。
材料二 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目前,困扰信息消费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环境,不时出现的信息泄露、网络安全、网络欺诈案件损害了消费者信心。2013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思路,即通过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市场消费环境等,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从日本内阁强行非法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中国政府增派海监、渔政、海警等执法船进入中国钓鱼岛领海,加强维权巡航执法活动。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组织海监船编队和海监飞机首次开展钓鱼岛领海内海空联合维权巡航执法行动,此举实现了中国执法公务飞机飞抵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的历史性突破。2013年8月10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25天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执法。巡航期间,对发现的日方侵权船只严正申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主权立场,并对其进行驱离。据报道,此次巡航,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领海内停留时间超过一天,是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巡航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海警编队在钓鱼岛海域维权执法答记者问时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是行使本国固有主权。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依法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措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