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º43´N,12º34´E)开幕。此次大会持续11天,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回答1-3题。
1.各国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这届会议,电视台对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进行现场直播时下列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夜幕降临                          B.伦敦烈日当空
C.纽约旭日东升                          D.孟买夕阳西下
2.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对于减排有的国家或组织持消极的态度,而有的持积极的态度,参与行动意愿高。下列国家或组织对减排持消极态度的是
A.欧洲国家                              B.“岛国联盟”
C.俄罗斯                                D.“高山国家”(如尼泊尔)
3.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美、英、日四国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已进入现代型,且均拥有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B.都位于或主要位于30°N以北,属于“北方”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
C.石油消费量大,均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
D.均为或即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0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13题。

⑤地区为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核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图4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9-11题。

图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 B.广东
C.海南 D.广西

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差异造成的
B.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C.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D.城乡差别大造成的

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B.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图3为某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据图完成6-8题。

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 B.1500m C.1000m D.500m

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这次暴雨为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图2为“亚洲部分地面2005年9月5日近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5题。

受A处天气系统的影响,B城市的风向为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图示时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为
A、大风降温 B、阴雨 C、晴朗 C、雨加雪
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

A.冷锋过境 B.台风过境
C.寒潮过境 D.暖锋过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