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事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
|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其完全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
| B.它体现了当时领导人急于强国的主观愿望 |
| C.它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
| D.它是中国缺乏建设经验的一种极端体现 |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