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曾受到日本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欢迎,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该书是
A.《康猷纪行》 | B.《变法通议》 | C.《海国图志》 | D.《资政新篇》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