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法德之间的和解
A.是出于与英国抗衡的需要 | B.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
C.说明双方矛盾完全消失 | D.首先从煤钢领域的合作开始 |
下表是《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 |
B.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
D.工业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
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 )
A.大企业 | B.国际联合企业 |
C.跨国公司 | D.中小企业 |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柏林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