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如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12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3分)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纲纪(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 ——《刘光禄遗稿》 |
郭嵩焘 |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主;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3分)?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材料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3分)
(4)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2分)?
(5)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四大发明发明应用情况
指南针:始祖为战国时期“司南”到了宋代,制造了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是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宋朝发明了火箭和火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炸药。造纸术: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印刷术: 隋朝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直到19世纪居于主要地位。
材料二西方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情况
蒸汽机1698年英国人萨弗里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英国人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火车和铁路,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1890年英国铁路总长达 32000公里;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408745公里。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06年,法国生产汽车50000辆,1906—1927年,世界共生产汽车1500万辆。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3)分析中国和西方形成上述不同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巨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元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五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一陈被秀《(新青年)
(1)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及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如何?(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4)据材料五,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怎样看待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5)在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学说,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