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当时国民政府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
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
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列强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
B.美国的援助推动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 |
C.欧、美、日三足鼎立会长期存在 |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竞争中开始动摇 |
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出版的《大失控与大混乱》就预见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留下了一个地缘政治的黑洞,而具有帝国冲动的俄罗斯很可能与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发生冲突。他还说过:“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争夺世界霸主必将两败俱伤 |
B.美俄的霸权行径遭国际社会唾弃 |
C.是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性反思 |
D.美国政治家将俄国视为称霸障碍 |
时间坐标轴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所做的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对数字处历史史实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处革命后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军队 |
B.②处提出革命途径必须是武力夺权目标 |
C.③处之后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 |
D.④处之后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变为现实 |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叙述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
C.推动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外扩张 |
D.客观上巩固了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 |
“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①立法权由上议院转到下议院手中
②民主主体的范围遍及社会一般平民
③通过改革贵族保守势力大大削弱
④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到更多政治权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