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的变化说明日本社会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为促使这一趋势的出现,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5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材料五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象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19世纪后期,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实现这一“最完美的政治设计”进行了怎样的实践?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有人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